世运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,在成都的街头巷尾,世运会元素随处可见财富配资,跑酷、攀岩等新潮运动走进市民生活,体育赛事走出赛场,融入城市的每一寸肌理。
位于天府新区中央商务区的天府公园世运场馆,建筑群镶嵌在湖泊与绿地之间,赛事空间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。据介绍,场馆在设计之初就融入公园城市理念,最大程度保持原有地形地貌与植被资源,并取消封闭式围墙,代之以透明围挡。市民漫步公园时,可以随时瞥见赛场动态,实现“赛事即风景”的沉浸式体验。
在成都世运会赛前新闻发布会上,成都世运会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、成都市副市长许兴国表示,成都以举办世运会为契机,持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,全面呈现“公园城市、活力世运”的园林景观和“干净、整洁、有序、美丽”的城市形象。
公园里的健身绿道、口袋绿地上的羽毛球场、立交桥下的轮滑俱乐部……成都充分利用城市“金边银角”打造家门口的运动空间财富配资,让城市里“长”满运动场所。
“现在成都的城市环境更好了,运动氛围也更浓了,每天就像在公园里生活,随处可见的绿地都是很好的运动场所。”谈起成都的变化,市民杨维开心地对记者说。目前,成都已新建、改造体育公园77个,建设社区运动角407个,新增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830处。它们与世运会主题景观相映成趣,共同推动城市品位整体提升,也成为城市生活方式更新的重要一环。
此次成都世运会的室外场地依托户外公园等进行改建临时设施,或者在草地、沙滩等自然场地进行比赛,将公园城市与体育赛事有机结合,充分展现世运会户外项目的魅力。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官员称赞本届世运会在规模、创新与可持续性上树立了新标杆。
从场馆设计到城市微场景,无不展现出赛事融入成都城市焕新的细节。比如,本届世运会的开幕式不同以往,走出封闭的体育场馆,选择成都地标性文化建筑——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的“天府之檐”区域。这样既能充分利用既有设施,还能生动展示这座公园城市的魅力。这里原为城市公共空间,现场以自然湖光为幕、绿色草坪为地、城市建筑为景,将城市景观、市民生活与体育氛围融为一体。观众在这里可以尽情感受成都开放融合的独特气质。
在世运会筹办过程中,“以赛营城”理念持续深入,成都市坚持赛事筹备与城市治理相结合,深入实施“城市基础空间”“城市增绿添彩”“城市容貌整治”“城市特色区域”提升行动,推动城市品质品位整体提升。
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的南光印象小区,曾经环境脏乱、设施老化,经过改造如今焕然一新,小区内干净整洁、绿树成荫,运动健身、休闲娱乐设施齐全。改造后脱胎换骨的小区,吸引了曾经外迁的居民“回家”。更令居民感动的是,小区还保留了具有时代记忆的水塔和不同年代的建筑,并与全新打造的健身广场、艺术画廊等融为一体。
南光印象小区只是成都市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。锦江区公园城市局更新科科长张万鹏告诉记者,近年来,成都市抓住筹备世运会的契机,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工作,老旧小区改造“里子工程”让城市更宜居,群众幸福感也更加可感可及。
以赛营城,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成都,借助赛事不断更新城市硬件、涵养城市气质,向世界展示海纳百川、兼容并蓄的城市品格。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健儿在这座锦绣如画的公园城市财富配资,共同拼搏,共同感知中华文化的绚烂多彩。(经济日报记者 闫伟奇)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