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说呢,作为一个常年混迹各大旅游目的地的博主,第一次听说日照要把海滨风情搬进山城重庆时,内心是有点小激动的。你懂的,那种"山海CP"的化学反应聚合财富,光是想想就让人期待值拉满。
当潮汐剧场遇见山城雾霭
在最近这场文旅推介会上,日照直接把226公里的阳光海岸线"空运"到了解放碑。开场那段《浪花一朵朵》的歌舞表演,演员们裙摆翻飞间仿佛带着海风的咸湿感。日照文旅局局长李婉莹的推介词更是绝了——"我们的潮汐剧场,每天上演的都是太平洋导演的大片"。这话说得,连我这个见过无数海景的老旅人都不禁开始想象:坐在万平口的沙滩上,看月光把潮水镀成流动的银箔该是什么神仙体验?
对了突然想起,去年在嵊泗列岛见过类似的沉浸式海滩演出,但日照这个把自然潮汐纳入表演设计的创意确实更胜一筹。他们那个《漫话日照》情景剧,居然用苏轼当年在五莲煮茶的故事串起了"帆船之都"和"绿茶之乡"两张名片。要说文化挖掘这块,山东人确实有一套。
银发族的滨海慢生活
必须重点说说日照这次主推的"银发游"产品。他们老龄服务中心设计的康养线路简直精准踩点——早上海滨森林氧吧里打太极,下午去茶园体验炒青,晚上就着海鲜小酌。这种节奏对重庆嬢嬢们来说,可能比洪崖洞的人挤人舒服多了。
展开剩余74%我特意翻过他们给的资料包,发现有个细节很戳人:所有适老化设施都标注了轮椅通行角度,连沙滩更衣室都装了紧急呼叫按钮。这种周到聚合财富,或许就是山东人说的"实诚"吧。话说回来,重庆到日照的机票常年稳定在2小时航程,对老年人确实友好。
体育+旅游的新玩法
最让我意外的要数安泰体育的"背着网球去看海"企划。他们那个国际网球中心就建在海岸线300米处,想象下在咸湿海风中反手抽击的画面——这可比普通的海边散步带感多了。推介会上播放的vlog里,那些穿着网球裙直奔沙滩的年轻人,完美诠释了什么叫"运动度假风"。
日照机场的骚操作更是绝绝子。持登机牌就能打折游景区不说,青少年航空职业体验项目直接把值机柜台变成研学课堂。上次见到这么会玩的"航旅融合",还是在珠海航展的时候。
政策红包激活市场
作为行业观察者,不得不夸夸日照的《旅游招徕奖励工作方案》。包机每架次补贴8万,专列超过300人就发奖,这种真金白银的刺激,哪个旅行社会不心动?遇到重庆某旅行社的廖总,她悄悄跟我说已经在策划"山海恋歌"主题线,要把黔江的土家姑娘和日照渔娘来个梦幻联动。
说到黔江,这里面的东西部协作故事更有意思。日照农民画的浓墨重彩,遇上西兰卡普织锦的几何纹样,两种非遗在文创市集里碰撞出的火花,去年就上过热搜。现在两地搞的"智慧旅游"数据互通,让武陵山的云雾能通过VR眼镜与黄海波涛同框,这脑洞我给满分。
舌尖上的山海经
作为一个吃货,必须要提日照那桌"海鲜遇上火锅"的创意宴。用重庆花椒炝拌的辣炒花蛤,装在九宫格里的海鲜拼盘,还有用日照绿茶煮的毛血旺——这种混搭大胆得让人想马上买机票。记得推介会茶歇时,那些印着"渝你相约"的绿茶酥饼,半小时就被抢光了。
当地朋友告诉我,其实早在苏轼任密州太守时,就有"日啖荔枝三百颗"的吃货基因。现在日照厨师们把海肠粉撒进重庆小面,用虾酱调火锅蘸料,这种饮食文化的破圈,可能比任何宣传片都来得直接。
未来可期的双向奔赴
重庆市文旅委董泽斌调研员说得挺好:"我们要让山东的碧海金沙,成为重庆人的第二客厅。"现在两地正在筹备的"交换季节"计划,冬天组织山东人来吃火锅看红枫,夏天送重庆人去赶海踏浪,这种资源对冲简直不要太聪明。
突然想起在推介会角落看到的那个沙盘:日照灯塔与洪崖洞的微缩模型比邻而立,中间用蓝色绸缎模拟海浪,红色丝线勾勒山城步道。这个意象或许就是协作最好的注脚——当山与海真正握手,产生的可能不止是游客数量,更是两种生活方式的彼此滋养。
(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,实在是被这场跨越千里的"山海恋"戳中了。最后放个小彩蛋:据说日照正在培训重庆方言讲解员,而洪崖洞的灯光秀下半年要加入海浪元素。这种你来我往的甜蜜聚合财富,谁看了不说一句"要得"?)
发布于:广东省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