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年来,我们听惯了那句“要好好学习粤友优配,出人头地”,这句话传承自父辈,是对于下一代的殷切期望。然而,如今,00后和90后的年轻父母们开始提出一种新的质疑,他们反问自己:父母自己都没有好好努力,怎么敢要求孩子全力以赴?
上一辈是普通家庭,却要求孩子成为富人,上一辈是高中文凭,却不能接受孩子没考上985/211,这种全新的教育观念,引发了家庭教育领域的一场碰撞和激荡。
一位母亲悄悄拍下了女儿房间的一角,并在网络上分享,寻求共鸣。从文字中我们可以猜测,这位母亲的女儿正在上学,但令她担忧的是女儿的书桌上竟然没有一本与学习相关的东西。
她觉得女儿在放暑假期间似乎早已将学习抛之脑后,这让做父母的感到非常沮丧和焦虑。然而,出人意料的是,这则帖子引发了广泛的热议,吸引了3000多条评论。然而,这些评论中没有一条支持母亲的观点,指责女儿不好好学习。
相反,大多数评论都在批评这位母亲。有人问她,自己在暑假期间是否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?你考证了没有?如果没有,你怎么敢责备自己的女儿没有好好学习。
有的网友觉得这名家长很是矫情,反问家长:难道现在不是学生放暑假的时间吗?放假的时间,学生不就是休息的吗?
还有的人怒怼家长:你要是成功的话,你的孩子就不需要努力了,既然家长平庸,为什么还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凤凰呢?
评论区的每一条评论虽然都很刺耳,但是却也问出了很多人心里面的疑问,学生可以接受家长的平庸,为什么家长却不能接受学生的平凡。
都说“龙生龙,凤生凤,老鼠的儿子会打洞”,虽然说有很多农村学生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,改变命运,但是大部分的学生依旧是平庸的。
明明很多家长自己也很是平庸粤友优配,但是却在不断的让学生内卷,无法接受学生评凡,短短几句话就可以引起很多学生的共鸣。
在“动物世界”中,都需要大的来教小的如何捕食,但是他们却从未想过自己的能力有多少,学生可以接受自己的父母比别人家的差,是因为他们无法选择,可是家长呢?
其实越是底层的家长,就越是容易出现这种想法,学生拿他们和更加富裕,更有知识的父母来比较,他们会觉得子女让自己心寒,不懂事,可是他们却总是要求孩子出人头地,这叫有所期待。
父母正是因为没有能力去建“金窝”,才希望后代麻雀变成凤凰。可是“丑小鸭”变成“白天鹅”,需要经历多少的磨难。在磨难背后,大家也需要明白一个道理,那些丑小鸭本身就是白天鹅的后代,才会有机会变成白天鹅。
很多家长都是采用“鸡娃”方式的教育,但是培养出来的孩子还是平庸的。家长需要学会接受学生的平凡,学会正确的教育方式,学生才会走的更远。
“寒门贵子”的故事确实有,但是是少之又少的,但是这不是家长用来鼓励学生的例子。有很多家长甚至于把家庭条件差,容易出贵子,变成一个逻辑思维方式,把“小概率”的事件变成了“确定性”事件,让学生的压力很大。
家长不过是感动了自己,但是学生却学习和生活都是特别累的,错误的逻辑方式和教育方式,是永远培养不出来优秀的学生的。
也有人提出了一个现实而直白的观点:如果你自己足够成功,那么你的孩子不需要拼命努力才能考上优秀的学校。与其不断地追求所谓的“鸡娃”,不如从自己做起,为自己的成功努力奋斗。
这不仅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,还能够创造一个积极、努力、有追求的家庭氛围。这或许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,不仅关乎学生的未来,也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。
否则,再努力的鸡妈也是生不出凤凰的
这句话可能会打消了很多普通家庭父母想要鸡娃的热情,但却非常现实。教育不应该成为一种道德绑架,而应该是一种启发与引导的过程。
父母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导师之一。然而,父母一辈人的学习和知识水平可能有限,他们也许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或者获得丰富的职业经验。因此,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名校,改变命运,可能并不切实际。
在现代社会,成功的路径多种多样,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名校之路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、天赋和潜力,而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发掘和培养这些潜力,让他们能够成为自己最好的版本。
追求卓越是可贵的,但也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天赋,而不是仅仅因为社会压力或家庭期望而盲目追求。
父母在教育中的角色应该是鼓励学生追求梦想,提供支持和指导,而不是将自己的期望强加于他们。教育应该是一个互相尊重和合作的过程,让学生有机会探索自己的兴趣,发展自己的技能,并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进。
最终,学生的幸福和成就应该是教育的真正目标,而不是追求虚荣的名誉或社会地位。在这个过程中,家庭应该是一个温暖和支持的避风港,而不是一个加重压力的地方。
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呢,来说说吧?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